第(3/3)页 她忙了好一会儿,中间陆文元和陆杨氏清完屋顶积雪,回来一趟又出了门。 陆文元挑着水桶,陆杨氏挎着一篮脏衣服,这都是连着几天下雪攒下来的活儿。 他们扫完屋顶的雪,扫帚便空出来了,陆蓉又去将院里的积雪扫到一处。 水开了一次,景年扯着嗓子喊“阿姐”,陆蓉过来将水倒去用了,又添了一壶烧着。 第二次烧开,便不添了,家里没有能储存热水倒器具,烧多了用不完,热水变冷,等于白费。 陆蓉去淘了米,又在瓦罐中添多多的水,炉子里留一点火,慢慢煮着粥。 天冷了,大家都想吃点儿热乎的,有时晚间会做汤饼。 景年依旧坐在炉边看着火,陆蓉说:“我去砍两颗菘菜回来。” 农户家中都是自己种菜自己吃,菜地一般在门前屋后离得很近的地方,吃起来方便。 这户人家搬去别处住之前,也在屋后开垦了一块菜地。 陆杨氏是个贤惠的,住下来之后,见后院菜地荒着,便抽闲暇时间拾掇了一番,跟邻居讨了些菜种子撒下去,都是常见的萝卜菘菜之类的。 当时陆蓉还说,他们早晚要搬走,这些菜等不到成熟,自己吃不着,岂不是便宜了别人。 陆杨氏却说,这地闲着也是闲着,撒些菜籽浇浇水,费不了她多大力气,便是他们吃不上,也能给后来住这房子的人吃。 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短租变成了长租,陆杨氏当初的好心之举,现在方便的反而是他们自己。 冬日菜少,若是没有她当时的勤快,现在景年一家,只能吃一冬的咸菜了。 菜园子就在屋后不远,这个屋子整体比原来陆家的房子小一些,景年坐在这儿喊一声,陆蓉在后头也能听见,于是她放心地挎着菜篮子去了屋后。 陆蓉刚走,许是还没走到屋后,门前的小路上来了两个行人。 那应是一对爷孙,一老一少,老人须发皆白,但面容舒展,看起来比陆满仓要年轻些。 少年约莫十来岁的模样,模样俊俏,脸色却比树梢上的积雪还冷,恨不得在额上写上“我不高兴”几个大字。 老人骑着一头毛驴,面带微笑,悠然自得。 少年牵着驴走在前头,路过景年家,脚步不停。 “等等。”老人突然喊了一声,“这家,就这家,阿朔,你去敲门。” 少年不太愿意:“外公,我们直接去陆家族学吧,这村里若是有向学之心的孩童,不都应该在学堂吗?” 老人呵呵一笑:“你懂什么,旁人教过的,我再教有什么意思,我要找的,是那种璞玉。” 少年无声翻了个白眼,想找聪慧的孩童,在京城,去江南,哪里不比这穷乡僻然的方便。 偏他外公脾气怪,哪里偏便往哪里钻,路过成宁县的时候,听人说这里有个什么陆家族学,非要来看看。 乡下荒僻地方,他们两个不认识路,外公还不愿意找个向导,说什么若是走错道找不着,便是没缘分。 行至半路竟下了大雪,他们只好就近找了个村落借宿。 这几日在外公的授意下,少年阿朔没少跟那个村子的孩童打交道,一次又一次被那些孩子的愚笨刷新认知。 锦衣玉食的少年郎,便是同外公出来游学,平日也是住客栈吃酒楼,如何受过这种苦。 如今是恨不能马上回京去,再不要跟外公在这乡野之间找什么璞玉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