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小麦-《四合院:从聋老太太开始》


    第(2/3)页

    不过看着冉老师在黑板上划分的区域,产量高的无非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还有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三个部分,反正他不会傻不拉几的说藏西或者疆西的产量高。

    他的同学也同样如此,猜的最多的就是这三块区域,华國地理都是学过的好吗。

    但是东三省现在还是在开发中,产量不好说,估计是高不到哪去,长江中下游平原那边主要种的是水稻吧,小麦的产量应该也不高,这么算来也只有处于华北平原的黄淮冬麦区了。

    看着周围同学七嘴八舌的说着,也没有出现个别二货瞎猜的情况,嗯,少了些乐趣。

    总产量最高的地区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就是黄淮冬麦区了,不过对于亩产量却是在东北、华北还有长江中下游三个中讨论。

    冉老师看着大家议论的差不多了,开口道“好了,刚刚听到大家说的,基本没错,总产量最高的是黄淮冬麦区,这个区域包括东山省、淮北地区再加上南河省还有北河省的大部分地区。

    其实这个区域有不少地方是可以一年种两茬麦子的而且种植面积也大,所以产量占据了咱们国家总产量的50%左右。”

    顿了一下,冉老师继续说到“但是,如果论亩产的话,这个地区的亩产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土壤的肥力因为常年的耕作,不如东三省。

    而且降雨量在偏北部地区也分布不均衡,时而有旱灾发生,不过在淮河流域地区因为灌溉渠的原因,所以产量不错。”

    说完,冉老师又在地图上画了一条弯曲的河道“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咱们建国的第一年,淮河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水灾。”

    听到冉老师这么说,小卫也想起来这回事,要说建国前面几年,淮河流域就没有太平过,就那四五年,不能说年年都有打洪水,但也算是差不多了。

    可能大部分人都只记得54年长江流域的水灾,但是这几年淮河流域的水灾加在一起的话也不见得轻到哪里去。

    当时具体什么情况他不清楚,因为那时候卫父和周叔早就被派到北面去好几个月的,他也是刚穿越过来还没有一年,年纪也还小,不像现在这么能蹿,消息也不灵通。

    不过这个苏北灌溉总渠他倒是知道,因为大帅哥当时给批了1亿斤大米,专门用于修建灌溉渠,这事是上过报纸的。

    这么做成果也是很有成效的,至少这两年淮河流域就没听说有过太大的水灾,小水灾倒是有,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受制于生产力的限制,当时治淮的目标就是大灾变小灾,这算是已经实现了的。

    而且别说现在了,就是他前世,每年到了雨季也经常出现内涝的情况,人力在大自然面前很多时候都显得那么渺小。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虽然这个叫作苏北灌溉总渠,但是从地理位置上面来说却是位于十三太保省的中部,至少他前世的时候这地的人是不会说家乡属于苏北的,没办法,大名鼎鼎的“苏-联”嘛。

    冉老师也在上面给大家科普着灌溉渠的作用,其实现在的高考题目不算难,反正不是能和以后相比,教科书上的内容也不多,很多课程都是由任课老师自由发挥,这就看不同老师的水平了。

    额,高考题目不难是以他前世的标准来说的,毕竟那时候卷的太厉害,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还是挺难的,至少能教高中课程的老师全国也就那么一小撮。

    也没多久,冉老师大约的给小卫他们说了一遍“从此也能看出,水资源对于小麦的种植来说很重要,不过,降水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先不说可能引发的水灾,就是小麦这种作物,也不是也别的喜欢水,降水量多了,反而会发生湿害。”

    说着,冉老师指着地图上的江南地区“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就是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但是,江南地区的产量反而不如江北地区。

    因为过多的降水不仅会带来湿害,而且潮湿的天气更会引发各种病菌,像是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等,所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在合适的地方种植合适的农作物,这点很重要。”

    这时,坐在前面的韩保国站了起来“冉老师,这点我不同意,就像咱们这边按理说也不适合种植水稻,但是不少地方也种植了啊,而且水稻的产量会高上不少,人定胜天啊,我认为,只要大家努力,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

    冉老师笑着示意他坐下“韩同学说的没错,水稻这种农作物在咱们这边不属于种植区,但是确实可以小规模的种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