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 学校-《四合院:从聋老太太开始》
第(2/3)页
教室两侧的墙上各开了三扇窗户,采光也非常的好,而且这七八十平方的教室内,安装了十三个吊灯,就算现在的白炽灯泡不给力,也足够学生使用了。
教室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前面还垒起了一个讲台,前面放着讲桌,黑板上面则是八个红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间则放着着教员的画像。
后侧的黑板上是出的黑板报,这时候的黑板报没有太多的花样,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把报纸上面的新闻摘抄到上面,还有就是最近下达的一些指令口号。
刚才他还瞅了一眼,看到一则报道:京都三家店附近一处伟大的工地上,在工人和农民齐心协力之下,老式的抬筐和新式的技术汇合了,完成了拦河闸工程,在这以后,京都将不在缺水,京郊的农田也不会枯旱。
小卫品了品,就是这个味,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骄傲,这两年从上到下都充斥着信心。
这也是现在普遍的情形,不说远,就小卫眼前的这些学生,谈笑间也都充满着自信,说话的内容都是各种未来的畅想,家国天下。
不过说起来自己的这一帮同学,他发现这些人的年龄差距并没有之前小学那么夸张,除了小卫,基本都是十七八岁左右的,没有太小也没有太大的。
不想小学里面,相差个十来岁的情况都有,有的人一看还以为是老师来着呢。
不过小卫想了一下也明白了,这时候初小算是基础教育,高中就算是进阶教育了。
现在很多工厂在招人的时候,也是对学历有所要求的,不高,但是不能没有,基础的识文断字得有吧,所以初小算是硬需求,只要还想着当工人,就必须得有。
而高中吗,如果二十来岁才上高中,等你再上几年大学,毕业了之后都得二十七八了,这可不是以后,读书读到三十都不算啥,在现在可不算小了。
年龄是一方面,经济也是另外一个方面,供一个人上十来年学的花销可不少,尽管大学都是免费的还有补助,但是也不能和上班比。
而且家庭条件比较好的,那基本上也不会让孩子上学上的太晚,所以到了高中,反而大家的年龄差距缩小了,一般年纪比较大的在高小毕业或者初中的时候,就会直接参加工作,或者是去专科学校学习。
而且前几年工作岗位对比较多,对于学历要求的也比较低,像是老姐她们那一届,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而且还都能进一个相对不错的单位。
不过从今年开始,岗位就逐渐开始饱和了,前两年援建的各种工厂都差不多了,第二批援建的项目也才走程序,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上大学比较好。
至于现在读大学以后会不会被秋后算账,基本上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先不说小卫他们这些人是新华國自己培养的大学生,跟之前留洋的不一样。
就是上一辈的高级知识分子,很大的一部分在那一段时间过得也不错,只是相对于现在不算好,不是每个人的脑子都抽的,那股子热情劲持续一两年可以,再多,生活还过不过了。
其实呢,现在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初小、高小、中学、高中、专科学校、大学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但也是比较普遍的,那就是干校。
这个和以后的干校联系不是很大,主要是招收农村的失学学生,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比如财会啊、计统啊、物质供应啊。
从专业的名称相信大家就能看出,这些学生都是作为农村基层幹部培养的,所以也都是包分配的,而且待遇还都不错。
不过招生的时候比较严格,很看出身,小卫这种当然没问题了,但是冉秋叶这种家庭人家是不收的,马仁礼那种也不行,主要收的就是中下贫农。
但是对于小卫这种出身的,还有一中比较特殊的学校,幹部子弟学校,算是铁路子弟学校的升级版了,按照周叔和卫父的等级,小卫勉强也能去,但是吧,还是不说了,总之不去为好。
就像育鹰还有101之类的,就那边的环境,还真就不怎么适合小卫这种作死的作风,玩不到一起去还整天胆颤心惊的。
额,其实吧,现在还有一种承认初等学校,也可以称之为干校,主要招收的对象也是农村的,是农村的基层幹部。
因为目前农村很多基层幹部就是当初会写几个字,可以打一手算盘的,但是知识总体来讲还不如初小毕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