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九章 大生意-《北明不南渡》


    第(2/3)页

    “他们非议朝政,还看皇爷是什么意思。”

    定夺?革职?砍头?

    这倒不至于,都是跟自己一年多风里来雨里去的老人了。

    像范景文,孟兆祥的地位十分的稳固,无论是朱慈对他们,还是他们对朱慈已经算是知根知底。

    撅个屁股都知道想放的什么屁。

    朱慈只是想笑。“他们肯定也知道你们在偷听的,故意在你们面前议论的。”

    “哦?”王德化,挑了挑眉毛,有些没想到,不过被朱慈这么一点,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当时那些大臣们议论的声音很大,而且还是在外面交谈,完全没有任何避讳,和畏首畏尾的样子,生怕他的番子探不到他们的虚实。

    “他们这是当着朝廷的面,不敢提出来,通过你们让朕知道,这份诏书的问题。”

    “圣上圣明。”王德化表示膜拜一番,至于是真心假意,朱慈都觉得腻歪了。

    范景文孟兆祥等人,也算是尽心为朝廷出谋划策了,虽然以他们的眼光,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心情是可以理解。

    抓胡令的弊端,一是银子的问题,二是人口流失的问题。

    人口流失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还没意识到一点,无论大明人去了哪里,是出海还是北窜,都应该仍然是大明人。

    只要拨正了这个思想,那些大臣也应当释然。

    另一个就是银子的问题。

    北边正在卖力的抓蒙古苦力,完全是依靠朝廷的意志,和财政的支撑。

    被抓来京城的蒙古苦力,越来越多,现在看来,问题还不凸显,朝廷还能吞的下。

    不过就这增长态势来看。

    过几个月,抓来的苦力,就会超出朝廷的负担限度。

    不仅仅是财政流失过快,同时。被抓来的蒙古人,将会超出各处工地所需要苦力人数。

    如果要维持这样的国策,达到长期削弱其他外族的力量,最终为汉人争取足够大的生存空间,必须鼓励民间的力量来辅助需求外族苦力。

    “那些人都招来了么?”朱慈并没有把范景文私下里的谈话,当成一回事来处理。

    交给王德化去办的事情,还有更重要的。

    “应圣上旨意,臣已经将圣上交代的几个大户给抓了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