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与张成直的长谈-《大皇子,戍边十年魂归故里》


    第(2/3)页

    根本就没法下山。

    武岳随手给火堆填了几个柴火,这会他也睡不着,刚刚还胡思乱想呢,既然张成直来了,他倒是也不介意,谈一谈。

    其实这个谈话,他也会安排的。

    跟三省六部都谈一谈。

    只是这几天忙得没顾上而已。

    “户部掌管天下户籍,财富,粮草,说说情况吧。”武岳开口就问,没有任何的顾忌。

    “咳!”刚坐下来的张成直一骨碌又翻起来,就要跪地。

    这,那里是问题,简直是送命题啊。

    冷不丁的问这种问题,让他没法回答啊。

    “别跪了,坐着坐着。”武岳摆手阻止了张成直。

    其他这种古老的动不动就跪地的礼仪,他倒是不怎么感冒。

    只不过,这传下来的礼仪,一时半会是改不掉的。

    而且都习惯了。

    人人平等这个问题。

    自古长存,从未解决过,他可没有那种雄心壮志,改天换地,重塑乾坤。

    张成直坐下来了。

    可如坐针毡。

    喉结蠕动,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尤其是现在,他一个人面对武岳,就算是想要拉个人一起来,那这距离皇城千里之地,上哪找人去。

    “不知道从何说起,就皇城吧,皇城有十三座粮仓吧。”武岳直接问道。

    “是的,星君!”张成直急忙回答。

    可说完,又没有话了。

    根本不知道,武岳问这个问题,究竟想要干什么。

    “你自己说,本君懒得问了!”武岳靠在了一块石头上,不想问了。

    这特么跟挤牙膏似得,让他怎么问。

    张成直也是老成精的人了,知道武岳不耐烦了,只能胡乱的说道:“皇城有十三座粮仓,七座在皇城之内,六座在皇城之外,其中皇城内有一座可容纳百万旦的大型粮仓,城外也有一座,最高可容三百万旦。”

    “但这两座粮仓,基本上保持在一百五十万旦。”

    “而其余粮仓,都保持在六十到八十万旦之间。”

    “每三年,户部会换掉各大粮仓三成的陈粮,并新进三成的新粮,差不多十年换一茬。”

    “在皇朝内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各大粮仓主要就是用来稳定粮价,收成好,户部就会在原有缴纳粮食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收粮,收成不好,就放粮稳定粮价。”

    “在皇城以及十州之地,没有出现过粮荒的问题。”

    武岳点了点头。

    要不怎么说,张成直的能力还是有的。

    就是有些东西,牵扯的很深,扯不清。

    “那这十三座粮仓,主要的来源呢?”武岳问道。

    张成直迅速回道:“主要还是皇城周边和十州之地,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向关外调集粮草入京。”

    见武岳没有继续发问,张成直便继续道:“朝堂的决策便是,先稳内,再稳外,如果十州之地遭遇水灾,朝堂赈灾之后,储备粮低过了三十万旦警戒线,就会从关外直接调粮入京。”

    “而且,这是强制性的,八域之地,不管是谁,甚至会直接从八域各地粮仓中直接抽空调集来皇城。”

    “直到十三座粮仓充沛为止。”

    张成直又瞅了瞅武岳,武岳还是没有发问,便继续道:“如果在各地粮仓无法补足皇城仓廪的情况下,就要想各路诸侯,藩王直接按比例下发征调粮草调令,同时,加重八域粮食赋税。”

    “总而言之,不管用什么方法,必须保证十三座粮仓在正常储备量。”

    “如果收成好,户部也会加重征粮,主要是将各地粮仓,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准上。”

    “多了不好,少了也不好。”

    见到武岳还是没有问话,张成直主要介绍都差不多了,只能拉扯道:“而在征粮之中,户部也会综合考虑,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征调。”

    “诸如明州,前年明州赤地千里,良田颗粒无收,朝廷派遣官员赈灾之时,便直接免除了明州的赋税,并在综合的统计,考虑下从周围各州进行调集粮食,那一次调集了整整三千万旦粮草。”

    “今年明州风调雨顺,老臣正准备着加重明州的赋税,最起码前年赈灾的三千万旦粮,要补回一半。”

    听到这里,武岳又问道:“那诸侯,藩王呢!”

    “这!”张成直正说得兴起呢,一句话噎了回来,犹豫道:“其实,站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老臣觉得,至少收诸侯七成的产粮才合适!”

    武岳顿时疑惑,“为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