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这块地,地处皇城、通州、厉州、东州的交界所在。 也是颇受关注的。 尤其是这块地,地势平坦,足有百里,石头在一丈之下,上面是一层尘土。 如果能开垦出来,那足有上百里的田野。 所以说几百年前就落入过朝廷的视野,但经过多次探查,有明确的记录,这地方没水。 或许这地方在蛮荒之地,还有人居住,开垦,偶尔靠天吃饭。 但是在皇城这种三江汇聚之地。 下了这片高地,到处都是沃野。 根本就没有人在这里居住。 久而久之,除了山脚下的人,这片高地之上就没有了。 朝廷也鼓励居民下山,甚至还提出过直接将衡山山脚的居民全部迁下来,但最终没有通过。 因为在这山沟沟里面,说好,并不好,但说差,也不怎差。 就一直延续到了至今。 同样他历任户部尚书八年,想要拿出点政绩,目光也落在这个地方,甚至还让人进行过一次大范围的探山。 如果能找到长久的水源,并引流下来,但凡有,灌溉这片百里的高地,那最起码能年产百万旦粮。 正是因为如此。 如果真的能拿下这个地方,对他在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上,那就是千秋一笔,足以封侯拜相的功绩。 但结果同样糟糕。 问题,就出在这群山之中。 尤其是他现在所看到的,武岳跟着进山的这条路,他更清楚。 这条路,一路弯弯绕绕,沟沟壑壑,的确尽头就是乌拉江。 而且如果能从乌拉江顺着这条沟壑饮水下来,顷刻间这百里地就是超过十万亩的良田。 可他更清楚。 就在沟壑的尽头。 有一座高度足有六百多米,宽度达到三里地的石山。 这是他重点探查,根基历代探查结果所给出最佳的一条饮水路。 衡山山脉,乌拉江拐点,地势高,水位也高,只有深入才能饮水下来。 下游并非没有合适的地方,直线传过去,有。 但开路开山下来,挖一条三四十米高的沟壑,才能引水。 问题是,这同样需要在这高地上挖一条足有三四十米深的渠,才能引水成河,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了。 如果真的想要引水,只有挖掉那个石头山。 那同样也是天方夜谭。 那石头山,近乎到了乌拉江拐点的位置,乌拉江汹涌的江水冲了几千年,都没有冲开,更别说人挖了。 那是百年工程。 没有上百年,挖不开。 他有过估算。 投入十万劳力,深挖九十年,愚公移山,将山移开,引乌拉江水下来,便能让这高地变成沃野。 可! 劳民伤财,根本就不划算。 荒滩之所以是荒滩。 就算是降水丰富,高处控水,水积不表面,一把抓下去,半尺之内全是干土,什么都长不出来。 而粮食作物,其实用的就是地表半尺地。 即便是降水,太阳稍微一晒,一层层的干土。 也只有长时间用水来固土,才能培养这百里之地。 “进山吧,我滴天!” 张成直发出一声长长的嗟叹! 在见到武岳的入山口的时候,他大概也就明白了武岳究竟是什么想法了。 倒是也可以理解。 一个长期在北疆放养的大军,后勤完全靠自己支撑,还能拥有如此强横军队的人。 怎么可能会将掌握一支军队生死的后勤,交给别人。 即便是朝堂,如果真有一天发生不可预估的事情,他宁愿一把火烧了皇城十一座天下粮仓,也不会给武岳军留下一粒粮食。 而武岳更应该清楚这个问题。 正因为清楚,武岳军的消耗有那么大。 所以武岳必须有自己的产粮地。 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也怕武岳突然张口,向他要产粮地。 到时候又是一番挣扎了。 皇城周边,是沃野的基本上已经被瓜分完了。 世家,士绅,百姓,要动谁? 不是的,基本上就是产不了粮食的地方。 武岳拿去也没用。 而现在。 武岳来到这里的意思也非常明显了。 这百里之地。 与乌拉江一山之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