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国色》


    第(2/3)页

    总而言之,历史已经改变。

    那么刘远呢?

    既然历史已经改变,刘远又能走多远?

    会不会在逐鹿中成为失败者,垫脚石?

    安正看她满脸失魂落魄的,有点担心:“阿桢?阿桢?”

    一连叫了好几声,刘桢才回过神来。

    她强行中止自己的胡思乱想,换了个话题。“二叔父,大兄在前方有没有闯祸?”

    安正道:“你阿父发现阿楠偷偷跑到前线之后,发了好大一通火,听说要不是你三叔拦着,他都要自己撸袖子亲自上手打了!”

    刘桢吃了一惊:“真打了?”

    安正叹道:“打了两军棍,不过大兄这回真是被气狠了,阿楠实在不懂事,怎可偷偷摸摸跟着,万一出事如何是好?”

    刘楠这种年纪,年轻气盛,最是好动,其实出去历练也有好处,只是选错了法子。若他跟不上大部队,反而途中遇到什么盗匪的话,那就只有悲剧的下场了,所以刘桢是支持她老爹好好教训一下刘楠的,否则将来还不知道会闯出什么祸事来。

    刘桢又问:“那前线战况如何,阿父他们可还顺利?”

    安正笑了笑,摸摸她的脑袋:“这你就不必多担心了,你今年也才九岁,平日还是多和玩伴玩耍得好,这些事情自有我们去操心。”

    他是好意,刘桢却有点不满意,刘远和宋谐就没将她当成不宜听正事的小儿,不过刘桢通常不会死缠烂打,她只会采取迂回战术,比如去问宋谐。

    安正看她表情,就知道她还不死心,又道:“阿桢,似你这般年纪,本不该打听这些事情的。你不见甘罗虽十二为相,却不久即殇,便可知早慧过甚则伤神伤心,于己无利。”

    如果可以的话,刘桢当然也想像刘婉和刘妆那样镇日里无忧无虑,锦衣玉食,快活度日,可问题是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孩童,她知道他们家现在拥有的一切,全部都系于老爹刘远一个人身上,一旦刘远那边出什么事情,刘家的一切都将倾覆,整个颍川郡的根基也将随之动摇。

    刘桢并不觉得自己能够做出多逆天的大事来,她人小力微,只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知道,总还能提前作作准备,或者帮忙出出主意的。

    然而放眼整个郡守府上下,她竟然找不出一个能够商量事情的人,张氏每逢大事容易慌乱,换句话说,就是心理素质不够强大,但凡有什么事情,刘桢也不敢轻易去惊动对方,生怕她反应过大,到时候弄巧成拙,因为事实证明刘桢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如今刘远率军出发一月有余,消息零星无几,刘桢听到的大多都是项梁那边的消息,关于刘远他们眼下已经到了哪里,遇到什么事情,是赢是输,这些消息反而很少。

    没消息不等于是好消息,于是坊间这两日渐渐传出一种说法,说刘远南下不利,八千兵马在衡山郡就被绊住了,与秦军交战不利,颍川军大败云云。

    刘桢不知道这些消息是真是假,但是从安正这些天紧皱的眉头来看,真相只怕不会太乐观。

    “二叔父,你就告诉我罢,我定不会传于第二人知道的!”刘桢先是哀求,然后又笑眯眯地半是威胁:“你若是不说,我就去问宋先生和吴县令,他们总该有一个人肯告诉我的!”

    安正又好气又好笑,只觉得他大兄家的孩子真是没一个省心的,长子一言不发就离家出走偷跑上前线了,现在刘桢又浑不似个女儿家,对政务战事样样关心过甚,幸而不像刘楠那般胡闹,否则他可真是要头疼了。

    “罢罢,你既想知道,我就告诉你。”安正沉下脸色,“十日前,大兄已经攻下衡山郡了!”

    “当真?!”刘桢先是大喜,又不解道:“即使如此,为何秘而不宣?”

    安正道:“衡山防守薄弱,易攻难守,大兄一朝得手,就留了四千兵马镇守衡山,又带着余下的四千兵马赶往南郡,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南郡,熟料在江陵城外与秦军交锋,因轻敌而败退,还受了伤,你三叔不得不带着他退回衡山郡疗伤,又担心秦军乘胜追击至衡山,是以这些天我们竭力将消息压下,以免动摇颍川郡的人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