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明日顶流》
第(2/3)页
这种问题,徐正文不能解决,张天琛也不能解决,于是他们也无法感同身受。
“你为什么会上技校?”张天琛多问了一句。
“我……我学习成绩不好。”
“我以为在国内无论如何都还是要上个那种学的。”张天琛不知道该怎么准确描述,“就是本科,或者专科之类的……就是得有个文凭,你懂我的意思吧?”
徐正文心想,他也很想拥有啊,可惜现实总是阴差阳错不如他的意。
“我觉得技校也很好。”张天琛说,“所有人都考上了所谓的大学,在摩天大楼里当白领,谁去做工人?没有工人,哪儿来的工业?”
他觉得德国能够成为机械制造业的强国是有原因的。拿他所学专业来说,需要大量的实验基础,并且他们的教授都是业内牛人,这种牛不单单体现在学术方面,很多教授是有诸如宝马奔驰这样的企业的工作经验的,并且至今还和企业有着科研合作关系。基于这种良好合作关系,他们的学生可以进入到生产一线上学习,而最新最前沿的学术理论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实际生产中。
除了上游的研发与工程师储备,他们在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储备也非常丰富,技校体系完善,工资回报也很高,故而能够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
人,就是推动产业技术革新的重要环节。
“可是在国内,没有人想当工人。”徐正文给张天琛泼了一盆冷水,关于这方面的经验,他可是有很多的。
“会改变的。”张天琛说,“工人也分很多种,廉价劳动力最终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可是技术工人永远不会被机器取代。从理论上说,机械无法加工比自己精度更高的产品。哪怕是火箭、航天飞机上的很多零件都是工人一下一下敲出来的,只有人的创造力才是无穷的。”
他的思想观念与徐正文截然不同。徐正文每天都要思考怎么吃饭便宜,要上多长时间的自习才能保持成绩减免学费,从刚刚上学开始就要计划将来如何讨生活。这些现实张天琛可以通通不用想,他想到了什么,就有能力和资本去追求什么,所以他更加理想主义,对未来的期待要比徐正文更加广阔,更加坚定。
“嗯。”徐正文点点头,“你说得对。”
张天琛问:“那你毕业以后想做什么?”
“我啊?可能去找个汽修店的工作,或者去组装车间里试试吧。”徐正文对日后的工作生活似乎没什么过多奢望,“想找个工资高点的工作,不知道行不行,哎,试试看吧。像我这样的人太多了……你呢?你毕业之后打算怎么办?”
“继续上学,读研究生,有机会的话想读博士。”
“那你是想留在国外吗?”
“当然不是!”
“啊?”徐正文下意识地说,“国外不好吗?”
“看怎么说吧,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过,我还是想回国。”张天琛说,“我想回来造汽车。”
徐正文哈哈一笑,说道:“连你自己都说未来可能是电车的天下,既然无法赢在当下,就要赢在未来。别你回来的那时候,机动车都已经不流行了。”
张天琛立刻反驳徐正文不懂,明明他都说了那么多次“细分赛道”这个词了。就好比智能手机和台式电脑的区别,以前大家都蹲在电脑前上网冲浪、看视频打游戏,现在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解决了一切问题。然而家用电脑并没有被市场所淘汰,而是承担起了运行更高级别游戏和电竞赛事的重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