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大唐第一公主》


    第(1/3)页

    武太后没有给朝臣们太多喘气的辰光。

    新年伊始,在流放袁宰相满门后,她下令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改三省及诸司名称,修明堂,尊佛抑道,捐出数百万财物大修佛寺,加尊号“圣母神皇”,称“陛下”,自称“朕”,并于花朝节前率领群臣迁都至神都。

    李显还没有被废黜,但基本上和废黜没有什么两样。

    李唐皇室在长安留下太多烙印,武太后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进一步削弱降低皇室的威望,她要在洛阳开启新的篇章,尽情施展她的政治抱负。

    官职衙门的名称、官员的服色和随身佩戴的佩饰、年号……只要是和李氏有关的,武太后全部下令更改。

    上元节的彩灯还未撤下,先前被贬谪的丘神勣和武承嗣奉诏回京,进宫觐见武太后,进献凿刻有“圣母”“神皇”等字迹的白石,立马升官。

    越来越多的官员以进献祥瑞的名义奉表进京。

    今天南边飞来一只神鸟,明天东边海上爬来一只神龟,后天北方降下一道霹雳,劈开一棵古树,树中藏有神图……

    老百姓们应接不暇。

    所有神迹通通指向一个主题:女皇临人,永昌帝业。

    一片哗然。

    原先以为武太后只是想效仿吕后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太后这些举动,显然是在为登基做准备,李世江山将不复存在。

    武太后的心腹宠臣们野心勃勃,从龙之功让他们热血沸腾,他们鞍前马后,积极为太后扫清障碍。

    而那些摇摆不定的,要么彻底投向武太后,要么孤注一掷,暗中联合宗室,准备起事。

    高祖十一子韩王元嘉、十四子霍王元轨、十九子鲁王灵夔、太宗八子越王贞以及他们的子孙亲友,密谋共同起兵,攻向神都,逼武太后退位。

    是年三月,李敬业等杀害扬州长史,据扬州起兵,才子骆宾王写就《讨武氏檄》,派人散发往各州、县,楚州司马率众响应。

    扬州是运河枢纽,商业重镇,李敬业等人占据扬州,反对武太后,投奔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骆宾王一篇洋洋洒洒的《讨武氏檄》,顷刻间传遍大江南北,骆宾王原本就是闻名遐迩的大才子,檄文流传开来后,更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天下文人学子看过《讨武氏檄》后,无不击节赞叹,既敬佩骆宾王的出众才华,也仰慕他的过人胆识。

    春暖花开时节,山中桃杏花次第开放,站在寺中阁楼远目眺望,视线所及之处,一片片娇艳红花和山间青翠交相辉映,灿如云霞彩练,蔚为华美。

    裴英娘带着半夏和忍冬登楼赏花。

    吃过茶,她斜倚美人靠,看完一卷手抄的《讨武氏檄》,随手撂在一边,翻开另一本册子。

    这本书册是朝廷刊印的,由卢雪照亲笔撰写,内容很简单,语言很简洁,是一封公开驳斥骆宾王的骈文。

    卢雪照才华不及骆宾王,但他准确抓到骆宾王浮躁自负,才名远播但并无太大建树的弱点,讽刺骆宾王等一干文人唯恐天下不乱,因为遭到贬谪而挟私报复朝廷,不配为文人表率。

    武承嗣急于扶持一个可以和骆宾王打嘴仗的学士,卢雪照靠反应快速、文章铿锵利落崭露头角,成功赢得武承嗣的信任。

    日前武承嗣将卢雪照引荐给武太后,武太后很欣赏卢雪照的坦率,提拔他为侍御史。

    现在老百姓提起骆宾王,顺便会提起卢雪照,当然说的话不怎么好听,不管卢雪照的文章写得多漂亮,他俨然是靠谄媚武太后而平步青云的,失了读书人的风骨。

    阿福和阿禄垂首站在裴英娘跟前,等着她吩咐。

    “扬州、润州、楚州被叛军占据,朝廷已经选任扬州道大总管南下平叛,南方还要乱一阵……不过不会太久,李敬业号称有数十万大军拥护他,我看未必。”裴英娘抛开卷册,“商队可以暂时盘亘江南道余杭郡,海船不必顾忌,叛军打不到洛阳,运河很快能恢复运行。”

    兄弟俩听她一一安排,阁楼上春风吹拂,茶香袅袅。

    不一会儿阿禄退下去了,阿福给半夏使眼色,半夏会意,领着其他使女退出阁子。

    楼下的脚步声渐渐远去,阿福走近几步,拱手小声说,“娘子,我路过羁縻州的时候,给马娘子扫墓……看到他留下的东西。”

    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只包裹得很仔细的布包。

    裴英娘怔了一怔,接过布包,打开来,当中一张薄薄的永安纸,纸上画了很多奇怪的符号。

    这是他们内部通用的文字,唯有他们才看得懂,以防通信时被其他人截走书信,走漏消息。

    蔡净尘非常警惕,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暗号,每个人对应的读写标准都不一样。裴英娘掌握最终的解码方式,她能看懂其他人写给她的信,而那些写信的人看不懂别人的回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