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济民言政-《变臣》


    第(2/3)页

    故地重游,江安义四处逛了逛,数年时间济民书院新修了几处建筑,多了一处藏书楼,崇道祠,山间多了亭阁,当年亲植的道旁树已经亭亭如盖了。上山的时候江安义注意到石壁上又多了许多助学的名字,难怪济民书院厚积薄发今科能得中十六人之多。

    等江安义来到讲堂时发现已经人满为患,不要说进入讲堂,连讲堂外的走廊上都站满了学子,正在此时一行人分开人群进入讲堂,江安义注意到正中一名白发老者陪在一袭深青色官服旁边,估计那老者是山长应国涵,深青色官服乃八品官员所着,杨羽飞今年中在二甲六十二名,应该授八品官服。

    人大多,江安义没有往里挤,看到讲堂外有块青石,就倚在青石之侧。讲堂内开始宣讲,四周静下来,学子们屏息静听,江安义耳目灵通,讲堂内的话声清晰入耳。

    “……执政之要有三,足食、足兵和民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杨羽飞的宣讲中规中矩,解说了三者的重要性,谈到夫子认为民信最为重要,足食次之,足兵再次之,只有得到民生天下方能安稳。

    “……去食,或有饿死之虞,然自古皆有死,不足为患,民信朝庭,虽食不足仍可共患难,若无民信,纵无外患,内乱亦生,国不安立,故民无信不立。”

    掌声如雷般响起,江安义也轻轻鼓掌,惹得旁边人白眼,这个武夫装模作样,隔着这么远就算能听见支言片语,他明白什么意思吗?但见有人鼓掌便滥竽充数,鄙视之。

    接下来是学子提问时间,江安义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讲堂内有人高声道“夫子说到民信最重,亚圣也曾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不知先生认为民重于君乎?民信当如何建立?”

    讲堂内外一静,江安义顿住腿,当年他初入泽昌时苏先生主持问诘,问诘的题目是“殷有三仁焉,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试言三者高下”,自己当时答三者不分高下,君可谏则谏,不可谏则去,留有用之身多为国为民做实事,由最终的结果来决定高下。这段答复中便藏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意思,没想到隔了十多年在济民书院又听到人提出,倒要听听杨羽飞是如何解答的。

    讲堂内安静了片刻,杨羽飞的声音响起“《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君王受命于天,君王应顺应民意,以仁治国;百官由君任命,代天牧民,当爱民

    如子;百姓当遵纪守法,为国效命。须知天听天视皆来自于民,君、官、民各尽其责,上天喜见,则天下安定,民信自立。”

    江安义轻皱眉头,杨羽飞的话回避了谁轻谁重的问题,当然自亚圣说出民为重的话以来,历任君王都在淡化这句话的意思,江安义想起元华江百姓被山贼裹胁做乱的事来,正因为无食百姓才会作乱,没有饭吃的百姓如何会对朝庭产生信任?忍不住高声道“先贤曾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执政者当让百姓丰衣足食,读书识礼,然后民信方立。”

    众人侧目,纷纷看向江安义,讲堂内响起应国涵苍劲的声音,“不知是哪位先生到来,应某有失远迎,不妨请到讲堂内一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