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她压下心中疑虑,出口试探:
“你一向不参与后宫之事,怎么会想着让哀家规劝皇上将甄氏接进宫中?”
端妃柔声道:
“太后娘娘容秉,臣妾跟随皇上多年,皇上心中所想,潜邸旧人都知晓一二,皇上有着旷古抱负,臣妾等人实在不愿皇上因此受煎熬,再者也为皇室清誉所想,皇上半月之内两次驾临安栖观,世井小人,往往喜欢捕风捉影,这番举动对于不知晓内情之人不知会怎生编排,防患以未然,不如在流言未起之前将这事彻底落实了。”
这番牵强附会的说辞,竟然让太后连连点头:
“在你来前,皇后也在跟哀家说这事,你说颇为有理,只是万事得师出有名,此番若是名不正言不顺则会让言官御史诋毁皇家。”
端妃见太后这番不掩饰及皇后在旁雀跃的神情,骤然觉得腻味,甄嬛回宫背后的推手不就是皇后吗?为了不沾骂名,两人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想来个献言献策,因此她说得直白:
“皇上当初的旨意是让甄嬛带发修行,无诏令不得出,可若是当初甄嬛修行是为太后延年祈福,此番回宫也就是奉诏而行,想来就能堵住悠悠之口。”
这理由拙劣浅显,未花半点心思,太后及皇后竟半点不曾反驳,完全赞同起来。
后面端妃懒得再应付,直接与身体不适为由告退。
等人走后,太后感叹一句:
“这宫里都是聪明人,不过哀家也理解,毕竟皇帝才是她们的天,揣测上意之举无可指摘。”
见皇后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忍不住叹气道:
“哀家知道你急,明日哀家让皇帝过来用晚膳,你也一起来,将这事早日敲定。”
皇后等的就是这句话,她眉间带上笑意,不过说出的却是另一番算计:
“谢皇额娘厚爱,不过关于甄氏位份,臣妾觉得有待商榷。”
“李氏虽被圈禁,但总得顾忌三阿哥的体面,她的妃位是不好动的。”
“这样四妃位置已满,皇额娘觉得给甄氏什么位份为佳?”
太后将她的小心思看得透透的,她这个侄女在这些事上总是拎不清,吃了那么多的亏,还不明白人心的可贵之处:
“哀家知道,你想将人完全捏在手里,可如果一点盼头都没有,她又怎么会忠于你?皇后,有舍才有得。”
“妃位已满,可上面还有贵妃,挪一挪不就行了。”
此言让皇后脸色剧变:
“不可,臣妾让她回宫是为了制衡,她一来就身居贵妃之位,岂不是养大了她的心。”
太后不满的瞪了她一眼:
“皇后,稍安勿躁,哀家有说过让甄嬛做贵妃吗?你这次里外联合,撮合废妃回宫,你当皇帝心中半点不知,只不过你投其所好而皇帝刚好顺水推舟罢了。”
“不过皇帝为人向来有来有往,他被你们算计一招,总会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既然这样你再周全点,将无关大局之人推上贵妃之位,才能让皇上忽略你那点私心。”
皇后这才明白,问道:“皇额娘说的是端妃?”
太后点点头:“她跟随皇帝已久,为人又和善不争,何不推她一把。”
皇后彻底懂了,就算升端妃为贵妃,对她也没有半点威胁,一个身体不佳没有子嗣娘家不够硬的人,坐在贵妃位置上也是有名无实。
她们想得很周全,却算漏了皇上乾纲独断之心。
第二日寿康宫,皇上听完太后一番陈词后,皱眉想了良久才点头:
“是朕行为孟浪了,没曾往皇家清誉上想,还是皇额娘心疼儿子,皇额娘既想出了万全之策,甄氏又是纯孝之人,就累皇额娘下一道懿旨,将她召会宫即可,封号位份均按从前。”
这话让太后有点恍神,让她下懿旨,太后想想都觉得可笑,她最初对甄嬛印象就不佳,没想到兜兜转转,她还得为甄嬛万般周全,她本想拒绝,但看到皇上脸上虽带着笑意但眼中一片冰冷,无奈只得点头同意。
皇上见太后答应,脸上的笑意浓了几分,不过笑容依然未达眼底,继续说道:
第(1/3)页